迪飛學術 | NGS揭示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lasR突變機制 瀏覽數(shù)量: 0 作者: 迪飛醫(yī)學 發(fā)布時間: 2022-12-14 來源: 迪飛醫(yī)學
["facebook","twitter","line","wechat","linkedin","pinterest"]
/ 導讀 /
2022年7月,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(yī)院張旻教授團隊與華盛頓大學、福州肺科醫(yī)院專家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(IF=6.073)雜志發(fā)表了一篇前瞻性研究,通過群體感應(QS)系統(tǒng)評估、全基因組測序(WGS)、進化實驗等方法,評估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(NCFB)患者在慢性銅綠假單胞菌肺部感染過程中是否會產生lasR突變的耐藥選擇并闡述其機制。迪飛醫(yī)學作為共同作者參與了該研究的數(shù)據(jù)分析。
/ 研究背景 /
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常見的機會致病菌,可引起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(NCFB)患者的慢性感染并釋放多種毒力因子,導致發(fā)病率升高、生活質量下降和治療負擔增加。因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的顯著耐藥性,要根除它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。
多重耐藥(MDR)的發(fā)展可以影響銅綠假單胞菌分離株的進化和適應,并促進其成為慢性感染患者的頻繁定植者。在這個過程中,細菌的某些生理系統(tǒng)功能可能會發(fā)生改變,群體感應(QS)就是其中之一。銅綠假單胞菌利用QS系統(tǒng),以依賴細胞密度的方式調節(jié)數(shù)百個基因的表達,其中許多基因編碼分泌毒力因子,如蛋白酶、彈性蛋白酶、氰化氫和吩嗪,這使得QS系統(tǒng)組分成為抗毒治療的潛在靶點。QS系統(tǒng)由許多小信號分子介導,包括N -3-氧-十二烷基高絲氨酸內酯(3OC12-HSL)和N-丁醇-高絲氨酸內酯(C4-HSL),這兩個關鍵信號分層激活LasR-LasI系統(tǒng)和RhlR-RhlI系統(tǒng)。3OC12-HSL是LasI合酶的產物,當其環(huán)境濃度增加到閾值時,可與轉錄激活劑LasR結合,激活一系列基因,包括編碼C4-HSL信號合酶的rhlI和編碼C4-HSL受體的rhlR。
慢性肺部感染患者中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常缺乏QS,但lasR突變型菌株是最常見的,有報道其頻率超過30%。這一現(xiàn)象背后的機制仍然不為人所知。可能有一個強大的選擇壓力,使lasR突變體可能在一定的生長條件下具有生理優(yōu)勢。此外lasR突變體的出現(xiàn)也得益于QS野生型菌株產生的胞外產物。既往研究報道,lasR突變體是在需要QS條件下的長期培養(yǎng)過程中從野生型祖先進化而來的,與野生型親本共培養(yǎng)時具有選擇優(yōu)勢。以往研究表明,銅綠假單胞菌MDR的出現(xiàn)和QS功能之間存在相互作用。一方面,QS通過調控多藥外排泵基因的表達,促進MDR的發(fā)生;另一方面,QS系統(tǒng)本身也受到多藥外排泵表達的影響。目前外排泵對QS的影響是否會在臨床銅綠假單胞菌菌株中形成對LasR活性的選擇壓力尚不清楚。
本研究收集了NCFB患者呼吸道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,比較了MDR和非MDR菌株的QS表型。通過全基因組測序(WGS)和進化實驗,研究MDR機制對lasR突變體進化的影響。
/ 研究內容 /
研究前瞻性納入為期2年的雙中心慢性銅綠假單胞菌肺部感染成人患者,入組標準為確診為NCFB且下呼吸道樣本銅綠假單胞菌培養(yǎng)重復陽性的患者,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持續(xù)14天以上。排除了與其他檢測到的病原體共定植的患者。 MDR銅綠假單胞菌定義為對三種或三種以上抗假單胞菌類藥物(如碳青霉烯類、氟喹諾酮類、青霉素類/頭孢菌素類和氨基糖苷類藥物)的獲得性不敏感。
共97例銅綠假單胞菌慢性肺部感染患者納入分析,其中非MDR定植63株,MDR定植34株。單因素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與非MDR相比,MDR患者感染持續(xù)時間明顯更長,先前接觸碳青霉烯類的頻率也更高。 進一步的多變量分析顯示,只有先前碳青霉烯類暴露可以獨立預測MDR銅綠假單胞菌株的分離 (OR: 24.9, 95% CI: 5.2-156.0, p <0.0001)。
每例患者選擇一個分離株確定是否為MDR,比較MDR和非MDR菌株之間的QS表型,包括信號分子(3OC12-HSL 和 C4-HSL),毒力因子(綠膿菌素和蛋白酶)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與非MDR分離株相比,MDR分離株中QS控制的信號分子和毒力因子的產量明顯降低。且這些表型在MDR分離株中比在非MDR分離株中表現(xiàn)出更多的異質性。總體而言,在所有樣本中,MDR分離株的QS表型均較非MDR分離株差,支持慢性肺部感染過程中出現(xiàn)QS缺陷與銅綠假單胞菌的MDR發(fā)生相關。 此外通過測量MDR分離株在有或沒有3OC12-HSL的情況下生長18 h后的QS控制毒力產量發(fā)現(xiàn),降低的毒力產量不能通過外源性添加3OC12-HSL得到顯著補充,表明MDR分離株的QS表型缺乏與LasR的功能障礙有關,而不是LasI。
為了確定QS缺陷表型的出現(xiàn)與MDR特征之間是否存在進化關系,研究分析了來自不同患者的11對分離株, 7例分離株從非MDR轉向MDR,而其他4例分離株保持非MDR。發(fā)現(xiàn)在MDR轉移患者的分離株中,復發(fā)分離株的QS表型明顯較初始分離株差;但在維持非MDR的患者中,復發(fā)株和初始株之間的QS表型沒有顯著差異。表明QS缺陷表型發(fā)生在銅綠假單胞菌株MDR發(fā)生之后。
為闡明研究人群中MDR分離株的QS缺陷表型機制,研究篩選了30個體外生長速度與實驗室菌株PAO1相似的菌株進行WGS。 這些分離株包括來自不同患者的24株分離株和來自同一患者的3對分離株。采用單核苷酸變異分析來確定測序分離株之間的遺傳親緣程度。分析結果顯示,這些分離株之間的遺傳多樣性很高,哪怕是來自同一患者的成對分離株也具有差異性。
耐藥決定因素突變結果顯示,未發(fā)現(xiàn)含有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分離株;14個(93.3%)MDR分離株和11個(73.3%)非MDR分離株含有oprD的非同義突變,可能導致功能性oprD表達的喪失。比較MDR分離株與非MDR分離株的oprD非同義突變頻率,兩組間并無顯著差異。其他耐藥決定因素如ampC、ampR、ampD和dacB中雖然也存在非同義突變,但幾乎都是錯義突變,并無移碼突變或者過早終止子突變,提示這些基因突變在分離株的耐多藥發(fā)展中并沒有發(fā)揮主要作用。
28株分離株(14MDR分離株和14株非MDR分離株)在lasR-I和rhlR-I系統(tǒng)中存在非同義突變,與實驗室菌株PAO1不同。rhlI是最常見的QS系統(tǒng)突變基因,其非同義突變存在于26個分離株中。但其突變頻率在MDR分離株和非MDR分離株之間無顯著差異。lasI 和 rhlR基因突變只存在于2個分離株中,很少見。8株分離株存在lasR非同義突變,且?guī)缀跞繉儆贛DR組,只有一個來自非MDR分離株。這些數(shù)據(jù)表明在lasR-I和rhlR-I系統(tǒng)中,lasR基因的非同義突變頻率在MDR分離株中顯著高于非MDR分離株。
比較MDR和非MDR的QS基因(lasR和RhlI)和外排泵調節(jié)基因(mexR、nalC、nalD、mexZ和nfxB)的同義和非同義突變頻率,并分析這些頻率之間的相關性發(fā)現(xiàn),同義突變頻率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,但MDR分離株lasR、nalC和mexZ基因的非同義突變頻率顯著高于非MDR分離株。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,對于同義突變頻率,lasR與外排泵調節(jié)基因(mexR, nalC和mexZ)的呈顯著正相關,對于非同義突變,lasR僅與nalC和mexZ相關。 計算這些基因的Ka/Ks比值以估計它們所經歷的選擇壓力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MDR分離株中l(wèi)asR、nalC和mexZ的Ka/Ks比顯著高于非MDR分離株。lasR的Ka/Ks比值與nalC和mexZ的Ka/Ks比值有顯著正相關性,支持MDR菌株中這些基因突變存在選擇壓力。
外排泵誘導的QS功能障礙的表型評估與進化實驗
使用外排泵抑制劑PAbN評價外排泵活性及其對QS活性的影響。是否添加PAbN對生長曲線基本無影響。非MDR分離株的QS表型在添加和不添加PAbN的培養(yǎng)基中無顯著差異。MDR分離株添加PAbN后,環(huán)丙沙星、頭孢他啶和美羅培南的MIC下降超過50%;同時其QS信號和綠膿菌素顯著增加。這些數(shù)據(jù)支持外排泵活性參與了這些菌株的MDR發(fā)展,導致QS信號分子和毒力因子產量低。
為了確定外排泵素對lasR突變的選擇壓力,分別對三個擁有完整lasR序列的QS-外排泵調節(jié)突變體(分離株17、20和24)進行了三個獨立的進化實驗。在九個實驗中,有七個在不同的時間出現(xiàn)了lasR突變體。為了證實群體表型歸因于外排泵活性的上調,我們通過添加外排泵抑制劑PAbN重復實驗。QS菌株和QS缺乏菌株之間都保持了穩(wěn)定的平衡,并使MDR菌株的表型與野生型PAO1相似。
/ 總結 /
1、這項研究是為了驗證一個假設,即MDR的發(fā)展會對在NCFB患者定植的銅綠假單胞菌的lasR突變施加選擇性壓力。
2、臨床MDR分離株呈現(xiàn)QS缺陷表型,包括低產量的QS信號分子和QS控制的毒力因子。外源添加信號3OC12-HSL不能改善這些表型。
3、不同時間獲得的配對臨床分離株顯示其QS表型缺陷發(fā)生在MDR之后。WGS分析顯示,臨床MDR銅綠假單胞菌分離株外排泵活性上調,且lasR與外排泵調節(jié)基因nalC和mexZ的突變頻率呈正相關。
4、進化實驗表明,外排泵活性的上調促進了MDR分離株出現(xiàn)lasR突變。
5、綜上提示,慢性肺部感染時,MDR銅綠假單胞菌上調的外排泵活性易發(fā)生lasR突變??筈S聯(lián)合外排泵抑制劑可能是MDR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NCFB患者的一種潛在治療策略。
6、不足之處:只納入了兩個中心的人群,這可能會限制研究結果對其他中心患者人群的推廣。另外不能排除其他機制參與MDR分離株中l(wèi)asR突變體進化的可能性,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澄清。
原文鏈接:
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articles/10.3389/fcimb.2022.934439/full
Ding F, Han L, Xue Y, Yang IT, Fan X, Tang R, Zhang C, Zhu M, Tian X, Shao P and Zhang M (2022) Multidrug-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predisposed to lasR mutation through up-regulated activity of efflux pumps in non-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 patients. Front. Cell. Infect. Microbiol. 12:934439. doi: 10.3389/fcimb.2022.934439
作者:山奈 吃吃個梨 審核:Zen-Master 排版:Moro